发布日期:2023-08-23 发布人:admin
独有秦川最宽阔,蓄势待发迎未来。
秦川之东,陕西省渭南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禀赋,逐步摆脱传统的农业依赖,加速转型升级。这几年,渭南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该市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创新提升工程项目审批效率,以及富平县成功创建省级营商环境示范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城市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首要支撑。作为全国第三个取消施工图审查环节的城市,渭南市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陕西省乃至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渭南市创新提升工程项目审批效率,将办理时限压缩再压缩,相关排名位列全国第三。
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了解到,早在2018年,渭南市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就成为全国15个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已经搭建好公共审批平台和施工投诉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再次创新提升工程项目审批效率。
在企业办理施工许可时,审批部门实行承诺制,对涉及的收费、保证金、工伤保险等事项均向企业告知明确,企业在签署承诺书后,即可直接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同时,取消了施工图审查环节,加强施工事故监管,加快工程项目审批进度。
此外,竣工验收和联合验收以及竣工验收备案合并为一个事项,企业只需跑一个窗口,提交一份表单,在后台进行并联审批,最终统一核发许可证,从而减少企业员工奔波次数和材料提交数量,提升人力效益。
审批快一步,项目快建设,经济稳得住。渭南市提升项目审批效能,简化特定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开工、见效,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4月中旬,渭南市富平县脱颖而出,成为陕西省级营商环境示范区。富平经过努力和改革创新,在政务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探索出一些新的做法,各类市场主体营商环境满意率达97.6%。
开创了陕西省产权登记改革的先河。通过职能、数据、流程整合,将服务窗口向银行、向乡镇、向房地产公司、向房屋中介公司延伸的模式,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一窗办理”,实现新建商品房首次登记1小时办结常态化,二手房转移登记3小时办结常态化,为产权人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产权登记体验,并有效打通水电气暖各部门数据,二手房转移登记水电气暖联动过户一次办结,压缩办件材料22件。富平成为自然资源部首批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试点单位,也是全国唯一县级试点单位,先后荣获全国百佳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登记窗口、陕西省不动产登记信息建设和规范化试点单位。
注重更有利的要素环境建设。推行标准地供应,完善土地出让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首个陕西省县域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在富平设立,支持奶山羊三产融合。
打造“枫桥式”税务分局,基层税收治理“样板间”。吸纳和研究“枫桥经验”,发挥“智慧枫桥”线上矛盾受理、排查化解、实时预警预测和大数据智能分析功能,线下协同运转,让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征纳更和谐。
注重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和保护。科学规划和营销地方特色产品,加强政策支持和品牌保护。成立知识产权法律援助机构,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2022年,富平县入选国有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还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以及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
创建更稳定的法治环境。创建“城管说事室”,领导轮流坐班与专人负责登记受理群众反映问题。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激发市场活力。
未来,富平县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继续努力,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主动为企业提供真心实意的贴心服务;加快智慧富平建设,提供更智能化、更就近化的政务服务;建立信用监管新模式,在涉企行政执法中融入亲商理念和柔性举措,提供宽容审慎的法治环境,营造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
“我们将以富平县成功创建省级营商环境示范区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地方发展和企业创新注入新动能。”渭南市营商办负责人雷兴充满信心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王继承、王小霞、潘英丽、王南、李强)